蘇州賽為斯聲學分享-環境聲學的前世今生
文章出處:技術資訊
網責任編輯劉倩
閱讀量:
發表時間:2020-05-21 14:19
聲學是一門研究聲音的發生、傳播、接收以及聲波與物質相互作用的科學。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聲學進入了各個應用技術領域。在現代工業、國民經濟、國防建設、科學研究和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無不和聲學發生聯系。因此聲學是一門滲透性很強的學科。其中環境聲學由于人類生存條件的變化,也已引起很大的重視。
由于人類生活在充滿聲音的世界上,語言用于交流思想、表達感情,音樂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給人以美的享受。但各種噪聲卻干擾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如何使需要聽的聲音聽得清晰悅耳,而將不需要的噪聲抑制,是近百年來聲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
本世紀前半期,主要研究建筑物(如報告廳、音樂廳、劇院、體育館等)內的聲學效果。自Sabine提出混響的概念及混響時間的計算,開辟了建筑聲學的研究領域,先后發展了室內聲場理論及混響時間的測量方法。為了改善廳堂內音質及隔絕室外噪聲,對吸聲材料和隔聲材料進行了理論和實驗研究。在評價廳堂音質方面,有客觀評價和主觀評價兩個方面,客觀評價主要是從廳堂的物理特性來考慮,而主觀評價則是以人的主觀感受為準則,牽涉到人的生理和心理狀態。因此主觀評價和客觀評價往往不一致。實際上對于傳播語言為主的廳堂和以演奏音樂為主的廳堂要求也是不一樣的。這就是建筑聲學方面的復雜問題。
在本世紀中期,現代工業和交通飛速發展。伴隨著出現大量的噪聲問題,機器噪聲(如紡織廠,機械廠,鋸木廠等),交通噪聲等等。噪聲妨礙人的健康,影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干擾精密儀器的運轉。高強度噪聲還會造成人們聽力喪失,甚至損壞房屋建筑。因此在60年代前后,“噪聲控制”作為一門獨特的學科從建筑聲學中分離出來,得到迅速發展。不少建筑聲學家把研究方向轉為研究噪聲及其控制。包括噪聲源的分析,噪聲對人類的影響,噪聲的治理等等。一般采取隔絕的方式,近年來則發展有源消噪和減振的方式,即人為地有目的地產生次級聲振動信號去抵消原有噪聲,從而達到消噪和除噪的目的。其特點是體積小,成本低,降噪效果好,特別適合于軍事和國防方面的應用。